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论大臣辅政不当顾虑形迹元祐元年十月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范忠宣公奏议》卷下、《皇朝文鉴》卷五二、《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八
臣近见执政议论,以章子厚父年将九十,因明堂恩霈之后,欲请除一乡郡,使便见亲。
臣但见其可裨仁化,不虑其他,遂共以为当然。
继而闻三省奏上,陛下即赐允许。
臣以陛下天地之仁,念其垂老之亲,不录往咎,臣实喜不自胜,遂于帘前仰赞圣德,以谓自古臣子,无如今日遭逢。
继闻谏官有言,陛下遂寝前命,亦是圣心从谏之美。
前日更蒙宣谕,此事三省有失思虑,戒其今后不得如此。
臣愚恐有言者,以谓朝廷所怒之人,不当遽有开陈;
又谓执政都徇人情,必有主张之者,致烦陛下宣敕,戒谕丁宁。
微臣固宜佩服圣训,然有未尽之恳,亦当罄竭敷陈。
方陛下急于求治之时,是臣子知无不为之际,岂宜顾虑形迹,蓄缩周防
今所用大臣,多是老于患难,陛下奖之使进,尚恐立志不锐,思虑太周;
若更戒使远嫌,则恐顾避保身,自不暇。
在陛下爱惜诸臣,则为恩德之厚;
若使辅翊圣政,却恐事无所裨。
盖人臣以匪躬自信为难,媕娿固宠为易。
若今容其所易,沮其所难,则其间希意顾望之人,翻为得计,甚非朝廷之福。
伏见仁宗皇帝唯委执政,一无所疑。
凡所差除,多便从允。
而使台谏察其不当,随事论奏,小则旋行改正,大则罢免随之。
使君臣之恩意长行,朝廷之纲纪自正,是以四十馀年,不劳而治。
况陛下方稽仁皇之治,圣度如天,从谏不倦,任贤不疑,纪人之功,忘人之过,皆是自古人君所难。
若更垂拱责成,逸于委任,台谏纠其误谬,侍从罄其论思,群臣一德一心,陛下无为无事,自然不须防虑。
百职具修,坐致太平,垂休万世,天下幸甚。
〔贴黄〕凡人于富贵功名,皆愿乘时早立。
近用二三执政,年皆六十已上,或七十,正是馀年无几。
今幸遭逢陛下行尧、舜之政,擢居近辅。
可谓千载一时。
不于此时攀附神圣,早立功名,不知更待何日?
岂肯别怀顾望,阿徇他人,自取上疑,以招危辱!
在常情且无此理,况陛下以公望选择之人哉!
其间或有进人不敢太速,责人不敢太深者,不过谓事当驯致,不可黑白太明,却恐扇成朋党,害陛下和平之政矣。
万一因此,恐有间言,误陛下不细。
又蒙宣谕,譬如人家尊长所怒之人,卑幼岂可轻易宽解。
臣愚以谓不然。
盖人主之量,当如天地,无所不包。
众人所欲进退,则人主从而行之,所谓舍己从人,便无喜怒好恶之迹,不使奸人测见意旨,别生谗间,以惑聪明。
古今尽然,商鉴不远,惟陛下稽测。
唐魏徵,有毁其阿党亲戚于太宗者,使温彦博责以不避形迹,远嫌疑,谢曰:「臣闻君臣同心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
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也」。
矍然曰:「吾悟之矣」。
以此可见自古君臣之间,不当更事形迹。
此陛下之所熟闻,臣敢引而言之。
访得李北海灵岩寺碑残石丙辰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七
湘西仙鹤刻,闻被兵火鬨。
石室与云麾,帖贾粗可供。
全拓北云麾,落吾海南㝱。
灵岩一片石,卅年觅无缝。
今秋名山游,风雨行倥偬。
方值蝗旱馀,饿尽天人众。
一二破衲僧,哀仰维摩俸。
叩以金石文,渺莽坠云霿。
导观神宝石,不与鄙怀中。
冬初再寻访,始识鲁班洞。
草间就沿缘,石罅竞摩控。
几曲方造深,忽破滕公瓮。
光出千载前,寒销万冰冻。
拓出宛新硎,字字堪洛诵
略言定法师,得地矗云栋。
惜仅半段存,莫睹全形砻。
创获壬午年,足补赵阮空。
书势果雄伟,仪徵非谀颂。
维开宝间,斯文有纪统。
御书翔如龙,颜李蔚双凤。
鲁国颇好道,书挟佛力重。
江夏乃佞佛,笔势仙机纵。
兹邦亦何幸,名刻非一种。
画像与灵岩,百里相伯仲。
更有房公碑,隶势率更用。
皆从北派出,不受山阴鞚。
书为六萟一,贵本心画贡。
乃因姿媚少,难致吉祥羾。
遂使三伟公,皆衔万年痛。
天意太苍茫,时事尤纷综。
积习吾亦深,聊资发悲哢。
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序论 其三 国势论 宋 · 吕中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一
国之修短当观其治体,治乱当观其制度,强弱当观其国势。
殷周治安皆千岁,而汉唐享国不及三四百年者,治体之有纯驳也。
汉四百年治多而乱少,唐三百年乱多而治少者,制度之有疏密也。
汉唐多内难而无外患,本朝无内患而有外忧者,国势之有强弱也。
盖我朝有唐虞三代之治体制度,而无汉唐之国势。
自昔惟患人主之不讲学也,而我朝列圣则无一日而不学。
自昔惟患人主之不好言也,而我朝臣子则无一人之不可谏。
自汉五日一朝长乐宫,祖宗以来母后皆朝夕见,则有事亲之法。
汉朝女主临朝,姻党专擅,我朝高、曹、向、孟之贤,皆为社稷计,则有齐家之法。
母后之族不预政,则有待外戚之法。
宫殿无华侈之饰,则有尚俭之法。
宫中宴居冠服必以礼,则有尚礼之法。
臣下有黜无诛,则有宽仁之法。
此治体之所以多纯而少驳,制度之所以似疏而实密,盖其根本之地有可言者。
而国势之所以不若汉唐者,则有由矣。
盖我朝北不得幽冀,则河北不可都。
西不得灵夏,则关中不可都。
不得已而都汴梁之地,恃兵以为强,通漕以为利,此国势之弱一也。
诸镇皆束手请命,归老宿卫,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
郡县太轻而委琐不足恃,兵财尽关于上而迟重不易举,此国势之弱二也。
以科举程度而取士,以铨选资格而任官。
将帅知畏法而已,不敢法外以立功。
士大夫知守法而已,不敢法外以荐士。
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此古今儒者之所同病,而以文墨为法,以议论为政,又本朝规模所独病,此国势之弱三也。
故其始也虽足以戢天下之异志,终也不足以弭外国嫚侮之骄心。
譬之长江大河,无鼋鼍蛟龙奋翅鼓鬣以激其冲突溃荡之势,帖然安静之久,人亦得狎而玩之。
五尺之童且操舟其上矣,然太祖规模宏远,谋虑周防,虽都四平无险之地,而欲都西京,欲都长安,置内库以赎山后之地,积缣帛以靖边塞之烽,其志未尝忘也。
虽收诸道藩镇之权,而久任边将,付以重柄。
郭进西山二十年,而西戎不敢犯;
董遵诲守北边十馀年,而北狄不敢侮,又未尝不重藩镇也。
于文法之中未尝抑天下之富商大贾,于格律之外有以容天下之豪杰,是盖有以助我立国之势,转移阖辟之机,又非常法之所能拟议者。
太祖以来,外权愈困,内法愈密,以阵法图授诸将,而边庭亦如内地。
支郡各自达于京师,而列郡无复重镇。
加以河东之后,王师已罢,故虽以曹彬名将,而亦不能收一战之功。
自是而后,偃兵息民,天下稍知有太平之乐,喜无事而畏生事,求无过而不求有功。
而又文之以儒术,辅之以正论,人心日柔,人气日惰,人才日弱,举为懦弛之行,以相与奉繁密之法。
故虽以景德亲政之后,天下以为美谈,而不能不纳赂以为盟。
虽以仁宗庆历之治,至今景仰以为甚盛,而不能不屈己以讲好。
然景德之约盟,非寇准之志也。
契丹之增币,非富弼之志也。
元昊之增岁赐,亦非韩、范之本心也。
寇准数年后戎复生心之言,至庆历而始验。
请备河北,琦请都洛阳仲淹请修京城之计,至靖康而皆验。
诸公方慨然为社稷远虑,更理弊政,而不一二年间,其身已不能安于朝廷之上矣。
呜呼,使雍熙无轻动之举,则中国有可畏之形,而景德之师必不敢寇于河北
使寇准得尽谋于景德,则外国必有称藩之礼,尚敢议关南之地乎!
使韩、富、范之计得尽行于庆历,则中国必无增币之耻,而宣和间必不召女真以雪愤矣。
至此而后,知太祖之为虑,其深且远哉!
虽然,庆历以前此一时也,熙宁以后又一时也。
庆历以前在外之国势似弱,而在内之国势实强。
熙宁以后在外之国势似强,而在内之国势已弱。
安石不能改弱势而为强势,乃欲因弱势而为强势。
观其上书于嘉祐之末,谓本朝不任人而任法是矣。
安石之法其果与贤人君子共事乎?
谓今之教士,大抵诵说课试是矣。
其新经、《字说》其果能出于文墨之外乎?
其入对于熙宁之初,谓本朝徇有司之细故,而安石所为愈烦碎而不足言矣。
谓君子小人正论邪说之杂用,而安石所为则纯用小人邪说矣。
谓理财大抵无法,而安石所理之财愈竭下以事上矣。
故凡青苗、凡保甲、凡兵财之政,使本末俱弱而已。
方且外张国势,启衅于交趾,兴兵于熙河,拓境于海山,竭中国有用之物以事空虚无用之地。
安石初意不过欲变法耳,未敢言兴利也。
迨青苗既行,始兴利矣。
种谔绥州之议,安石犹未主之也。
韩绛庆州之役,安石犹以为未习边事也。
熙宁四年以后,始主王韶、章子厚、沈起之说矣。
安石变法之罪小,而兴利之罪大。
兴利之情犹可恕,而开边之罪为可诛矣。
何者?
元丰小人不过图禄位耳,及其患失,则兵困于灵武
绍圣小人不过反元祐耳,及其得志,则兵兴于隍鄯。
蔡京始谋亦不过钳制上下耳,及其求悦,则荐童贯以帅西师。
王黼始谋又不过倾蔡京尔,及其势利相轧,则必复燕蓟以邀功名。
是皆安石有以启之也。
吁,靖边塞之烽,图山后之郡,此艺祖皇帝之宏规也,而熙宁用之则疏。
熙河横山,剪西人手足,此韩、范之本谋也,而元丰绍圣宣和用之则舛。
盖祖宗之国势外形虽羸弱,而元气强壮于内,则外邪有所不能动。
熙宁以后之国势,枝叶虽茂盛,而本根槁瘁矣。
谋国者当以是参之。
或曰:子之三篇皆不满于熙宁,毋乃已甚之论乎?
曰:古今治乱之机皆决于君子小人之进退。
熙宁以前非尽无小人也,然祖宗所培植之君子为甚多,故维持治体,遵守制度,振起国势。
自建隆一阳之复,积而至于庆历,则为三阳之泰矣。
熙宁以后非尽无君子也,然安石所教之小人方来而未艾,故治体以坏,制度以变,国势以衰。
自熙宁一阴之遇,极而至于宣和,则为三阴之否矣。
此愚因论本朝之事,尤于君子小人退之际而有感焉。
按:《宋大事记讲义》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闻说一首寄与可为尧夫 北宋 · 吕陶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闻说蓬仙作小麾,湛恩从此破群疑。
平生直道宜三黜,自古周防用四知。
松竹何尝凋晚秀,梁应且续朝饥。
不须利口归豺虎,皎皎清穹未易欺。
石田法薰禅师行状淳祐十年五月 南宋 · 释大观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六
师名法薰号石田眉山彭氏。
灵隐瞎堂远公淳熙间诏问佛法,奏对称旨,赐号佛海禅师,其族祖也。
师生而敏,三四岁时,见佛僧即知礼敬。
年十六,恳怙恃欲出家,往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
自知慕禅宗,二十二薙发受具戒,曾振策而南,道湖湘,访诸祖遗迹。
初道吾,吾嗣诸禅师石霜,相距百二十里,朔望必步往拜吾之塔,耄犹不辍。
一夕大雷雨,塔自迁就之,至今号雷迁塔。
师因作礼,述偈曰:「一念慈容元不隔,何须特地肆乖张。
平高就下婆心切,恼得雷公一夜忙」。
师名因是著。
江西疏山柏庭文、坏衲琏,咸延留之。
未几至浙,见无用全于天童,见秀岩空叟印于鄮峰,职师悦众。
已而闻吴门穹窿破庵禅师道望,遂往依焉。
一见则为法器。
室中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师云:「焦砖打著连底冻,赤眼撞著火柴头」。
破庵阴奇之,每于日用语默,故起其疑,师于是决志依栖,时咨询。
无准范日相激砺期餍心。
破庵吴兴凤山资福,俾师知藏,偶闻举锯解秤锤,跃然开发,平昔疑滞泮然矣。
破庵尝曰:「二人者堪为种草」。
盖指师与无准也。
自是声烨然丛林中。
居无何,资福散席,师遍游诸老门庭,见灵隐松源岳、净慈肯堂充、华藏遁庵演,咸谓其从作家炉鞴中出,自不同也。
后之霅川道场,方憩,宿觉主人无传宗知之,即挽以分座,一众悦服。
俄出世苏之高峰,辨香为破庵拈出,高峰蕞尔刹,劳苦戢缩,以身率之,未三年为改观。
次迁枫桥,众绳绳然,有辈行高德高原泉、无准、即庵觉、石溪月五六人,相伴而住,提持擎展,厥响益宏。
钟山虚席,庙堂精选择,乃以师补处。
宝庆元有旨,迁南山净慈端平二,复有旨迁北山灵隐
两山居各十年,牧万指如一,易腐挠为壮丽。
每念灵径中途,水云憧憧,迥无食息地。
嘉熙庚子之饥,锐欲创接待,遣其徒可仍相攸西溪闲林间得坞焉,地主因以施,遂倾衣盂辨集之。
请移宝寿院额租入,不令过肆伯,或以问师,师曰:「吾为防道者设耳,过则萌后人侈心,而动观望」。
周防为远计如此。
淳祐甲辰季春望,示徒云:「但得本莫愁末,唤什么作本,唤什么作末?
千年青,不入时人意,牡丹一日红,满城公子醉。
山僧恁么道,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参」。
嗣法师俊绘师像求赞,有云:「末后一句,分付厨山」。
众颇讶之。
明日忽示疾,又日退而归宝寿,趣辨终焉。
丞相京尹山勉留,至三返,因举天童痴绝冲自代。
明年孟春十一日,索浴净发易衣,趺坐而终。
龛留半月,承痴绝径山无准、净慈北涧以师全身窆于院之后山,不违师意也。
寿七十五,腊五十三,嗣法三十馀人,度弟子二百五十三人。
有《五会录》二卷,五堂程沧洲为序,已锓梓行。
师貌古性直,音韵朗畅,临事有定,见而能断。
护常住不啻目睛,而不容人之私,慈恕而行,故久而人思之。
呜呼!
为人师者无它道而已矣,若夫涉世之法,固土苴绪馀耳。
然忽弃不省,则吾事不立,古之人未尝有所偏也。
师握麈为人,则机不容凑泊,兴事莅众,则明不容欺蔽。
五迁望刹,阅三十有二年。
其策励衲子,面目严冷,斤其外求,激其自到,当时或不怿而去,久而后知其真实相为也。
垂示机语,当时或不乐为传称,及示寂后,惟恐其尽见也。
故江湖谓师死后道行,亦其兴造实诣,有弗容磨灭而然耶。
撙节而足用,审量而计功,虽有大兴建,一毫不以干人。
见它处持疏鹭候人门,呫嗫纵臾,以希施予者,直鄙而笑之。
而土木金碧,在处成就,南北两山殆遍焉。
北山又增寘溧隔,上腴贰千馀亩,皆它人所难,而师出于游戏。
至词章骈俪,丛林所需者虽不从事乎此,或有所为,操笔立就,敷腴调畅,非凡浅者所能到也。
末叶彫零,人物眇然,长于此或短于彼,若师者可谓兼之矣。
士大夫以此道扣击者,未易殚举,而少保孟无庵为尤密,至受衣而称得法,岂无自而然哉!
兹余客北山,师之徒可述与师之孙不眛过余而言曰:「子昔从吾师于净慈,其出处始末知之悉矣,盖有述焉」。
义不得辞,故为直书其行事之迹,以详告后之人。
若夫掇其大者,铭以垂,则已属左史杨公大手笔云。
淳祐庚戌仲夏四明比丘大观谨状。
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末,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七套第二册。
奏为乞复置纠察在京刑狱司审刑院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二、《净德集》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六
臣伏以圣人之政,以慎刑为本;
王者之居,以施德为先。
故于听断,尤务钦恤,设官创局,深有意谓。
敢缘因革之理,辄议防制之宜。
谨具条奏:
一、京师之狱,自开封府御史台大理寺、诸寺监、开、祥二县并尉司、左右外厢、马步军司、三排岸以至临时诏狱以及昼监夜禁等,无虑二十馀处。
祖宗以来,虽极详慎,然犹恐有司失实而冤者无告,故祥符中诏置纠察一司以统制之,如诸路之有提刑诸县之有提点也。
特重其职,不令司他务,得以专意于决讼报囚之事。
其访问则无宾客之禁,其巡省则无冬夏之限。
耳之所闻,惟求冤抑,目之所见,惟审惨暴。
刺伺防检,深得其要。
凡大辟狱具,本处先已录问,乃申纠察司差官审之。
傥有疑虑,并许驳勘。
或留系之淹久,或处决之过滥,大则条奏辨明,小则移文戒督。
而又广辟治舍,标榜其门。
被枉之人,知所赴诉,玩法之吏,不肆奸欺,明慎哀矜,于斯至矣。
近岁罢归刑部,谓之纠察案,止以胥吏三人主行其事。
诸处申到大辟文案,亦委郎官一员与吏部所差之官同虑,不过引囚读示,再取伏辩而已。
其名虽存,其实已废。
刑部主天下狱讼,簿书文牍,纷委目前,虽强明干济之才,日力亦有不给,所以在京诸处刑狱,无复纠正而察检之。
又况省部深远,细民容有不知者,岂能皆诣长贰,求以自置?
臣恐大众所聚之地,或陷非辜,而无以伸其痛恨矣。
臣愚,谓宜复置纠察在京刑狱司,庶协先王阅实之意,以广陛下好生之德。
一、本朝以来,大理寺主断天下奏狱,而刑部覆之,故大理详断官刑部详覆官。
淳化中因萧氏之讼,论决非当,朝廷虑庶狱之不慎,始置审刑院中书之侧,以侍从领其事,设属四员,稍增为六,谓之详议官,盖议其当否而后行也。
当时既有尚书刑部,而又置院者,何哉?
盖以刑部受冤辞,主雪正大理审刑之失当者,不可亦与断狱之事也。
断以一司,以一司,雪以一司,前后相成,上下相制,所主不同,各得尽其心而举其职,所以极慎重之意。
元丰三年始罢审刑院刑部议司,虽移其名,而职任亦不改旧。
官制既行,乃以详议一司归大理,改详断评事,改详议为丞,案牍上刑部勘当而施行焉。
自此刑部始与断案之事。
大理刑部责任既同,皆为法守,谳议既定,一成不变。
或诉理不当,则又委刑部受而治之
果涉枉挠,理当办正,其刑部原断之官,亦须开说,合行取勘。
初则自断,中则自雪,终则自劾,盖非人情之所宜。
万一主者护短遂非,则理诉之人何以伸其冤?
臣愚谓宜复置审刑院,以中书刑案舍人一员主之;
大理寺丞六员为详议官,领职如故。
刑部侍郎一员专掌理雪及馀职事,则上顺治体,下协典故。
谨录奏闻,乞指挥稽考故事,参酌施行。
〔贴黄〕臣今所请,止罢刑部纠察案,复置纠察刑狱一司于外,所贵专举其职,以防冤滥。
即于官制,并无妨碍。
〔又〕旧置纠察司京城之东,所以京师诸处刑狱疑难者,有司皆言「过东衙方是了当」。
盖谓文案既申纠察,而别不驳问,方可断遣。
以此推之,则纠察一司于朝廷慎刑之意,深有所助。
今虽台官一员兼领刑察,缘自有职事,职任不专,恐未能尽知在京诸处刑狱之弊,若更置纠察司,亦不碍刑察职事。
〔又〕寺丞六员,今在大理别无专职,备员蒙成,何益寺事?
〔又〕近日详定案内,刑部虽分左右曹左曹专断案,右曹专理雪,侍郎各下通管,亦与当日审刑院之意同。
然官局相近,吏胥相往还,其间岂无依违附合之情?
奸弊多端,难尽检察。
莫若断以大理,审以审刑,雪以刑部,则周防明慎,皆协于理。
〔又〕今大理断狱,每有可疑而会议于刑部者,其状乃云评事以为然,丞以为不然,少卿评事,卿从丞。
皆虚立两端,务为小异,求合当日大理审刑各局之意。
事类儿戏,颇非重慎。
今若只于刑部左右曹,以断案、雪罪同在一部,亦如评事与丞同在一寺,深恐不能纠正重滥之弊。
〔又〕臣今所请,止乞置审刑院,以中书刑案舍人一员主之,以大理寺丞六员为详议官,即非增置吏员,滋广事目。
伏乞详酌施行。
杂诗 其一 清 · 贾臻
 押词韵第四部
猛虎长百兽,百兽为之奴。
豺狼及狐兔,踆踆效走趋。
岂有甘下人,而中无所图。
不复相周防,谓此皆吾徒。
威权任假借,百计为虎娱。
危机知已伏,巧以术自疏。
若辈奚足嗔,尔虎何其愚。
仁宗皇帝书记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五
士负学术而不为世知者众矣,自孟轲、荀况皆以大儒历说时君,犹栖栖无所合,则由汉而下,立乎人之本朝而欲人主虚心听纳,岂不难哉!
参知政事臣欧阳脩称故翰林学士王洙以博学多识著名一时,皇祐中侍讲读,其言亹亹可听,仁宗皇帝说之,咨以所疑,无不能对,以涂金龙水笺书「词林」二大字以宠嘉之。
臣常窃叹,以为士繇文儒进用,已为幸矣,况天子有以宠嘉之乎!
而顷年多故,士大夫家赐书或不能保,意王氏所藏亦不复可见矣。
绍兴二年客居临川孙楚老以「词林」字示臣。
臣既骇心动容,再拜仰视,因得尽观庆历皇祐诸诏及飞白书,则知欧阳脩所记尚颇轶遗也。
诏书一曰「近有嫉浸言词,欲令出外,卿宜周防」,又曰「有刑政要切事奏来」,其它密问而优礼者甚众。
权德舆唐文皇李卫公诏,泣下曰:「君臣之际若是乎」!
夫卫公以勋业位将相,为时君所厚,宜矣。
特以书生致位侍从,无大勋业于时,非仁祖崇儒重道,则安得此荣遇哉!
此既足以劝后世之为人臣者矣。
且御札有曰「正赏罚」,有曰「辨朋比,斥谄佞」,有曰「罪己为民,损躬抚军」,大哉王言!
可垂法于后世,非徒点画之工,为世传宝而已。
楚老欲刻诸石,属臣为记。
臣备员西清,实掌先朝谟训,其可固辞?
上方追复仁祖之道以御天下,异时还定两京,开宝文阁,必将求副本于楚老之室,楚老尚谨藏之。
奉送白岩相公扈跸凯旋三十韵 明 · 蒋山卿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帝室何多故,亲藩自取亡。
从教赐几杖,讵意缺锜斨。
氛祲霾彭蠡,妖星孛豫章
官寮甘就戮,郡县泣罹殃。
百姓为鱼肉,宗人化犬羊。
漫看传羽檄,妄欲改冠裳。
司马当分阃,留都况接疆。
算筹期克胜,师旅素张皇。
掎角遥成势,风声孰敢当。
焚舟才走敌,扫穴已擒王。
北阙纡忧切,南征独断刚。
六军行自将,千乘拥前行。
事异荧离斗,时维律应商。
投戈回落日,出号肃秋霜。
露布收江右,行宫入建康
威仪喜重见,礼数觉周防
奠庙金扉启,朝正玉佩锵。
辕门簪履集,陵寝旆旌扬。
山在瞻龙虎,台荒识凤凰。
烟花春烂熳,雾树晚苍茫。
法驾还京早,楼船跨海长。
承恩仍扈跸,激赏更登床。
凯奏清飙急,笳吟白露凉。
风云随浩荡,日月共翱翔。
刘向论思畅,扬雄颂光。
经纶才必异,畋猎兆非常。
世想更弦辙,朝思引栋梁。
中兴宜陋汉,旧俗好归唐。
幕府空留滞,词场屡激昂。
骞腾瞻事业,徙倚卜行藏。
食河豚 清 · 王文治
 押阳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十一
南人食品便水族,鱼餐竞欲副稻粱。
河豚二月味尤美,购价不惜千钱昂。
吾家大江匝西北,楚天下注波洋洋。
琉璃一碧直到海,春洲春岸罗其旁。
渔师举网及春早,采鲜肯待花飞杨(河豚过清明便不可食,宛陵以「春岸飞杨花」为河豚之时,误矣。)
今朝睡起食指动,主人招我高筵张。
膨脝巨腹口喁噞,颠倒枕籍盈倾筐。
便就江流痛洗溉,爬剔不殚手爪僵。
旋教剥肤兼伐髓,继乃抉眼还刳肠。
就中藏血去务尽,不使纤芥留膏肓。
釜鬵精洁火候熟,芼以笋芽和以
晚来佳酝共斟酌,白磁盘贮醍醐浆。
岂惟乳液比西子,风味竟体皆施嫱。
或言兹鱼性有毒,中之乃至身命戕。
胡为七尺不自贵,辄以饮啖轻垂堂。
古来至美有至恶,岂唯口腹宜周防
治之有道逆者顺,庖丁原不更刃铓。
口爽若受老子戒,须裂锦绣投笙簧。
百年枯坐亦无谓,不如随俗聊相羊。
矧余半世作羁旅,食单往往缺鲤鲂。
老饕一饱且勿论,爱兹风物真故乡。
酒酣更咏李生句,残梅堕红月挂墙李琴夫有「红梅花下洗河豚」句,为时所称。)
燕复巢为松涛汪丈作 清 · 王文治
 出处:梦楼诗集卷二十
燕飞带得春泥香,来觅杜陵旧草堂。
口瘏羽瘁巢甫就,儿童毁弃难周防
松涛老人老更事,理喻群儿使生愧。
燕飞却在别树枝,口不能言领其意。
天生万类类各殊,以心相通心不渝。
自古忘机感鸥鹭,须知孚志及豚鱼。
风晴天暖燕生喜,仍向旁轩营故垒。
积土黏花磐石安,岁岁梁间长孙子。
世间恩爱性最深,宝护眷属千黄金。
何人育子情弗快,何人毁室悲能禁。
但教观物复观我,日赤刀几诚何心。
纪病 元末明初 · 周霆震
 押阳韵
干戈馀劫数,邑里众死亡。
楚氛日晦蒙,恍若初望洋。
况能辨玉石,狼顾骇且僵。
哀哉畴能违,付此烈焰场。
呼嘘蔓亲邻,苦毒烦中肠。
老妻卧沉沉,念我新著床。
唤起趣汤药,翼我期寿康。
宁复忧其危,且为我周防
卜稽倏遇困,卦兆非祯祥。
妻命竟莫逃,苦语应难忘。
提携乳下孙,戏弄每在傍。
相从绝可怜,溘先朝露翔。
我时属方剧,饮恨神惨伤。
棺敛付儿曹,草草归山冈。
逝者忍长痛,来日仍叵量。
阖门罄委顿,形势尤仓皇。
幸天垂至仁,坐睹日月光。
诸儿遂遄起,再拜酬穹苍。
目前强自慰,药物资先尝。
老身仅一息,骨立勉自强。
屡危迄就理,所赖医士良。
服饵逾十旬,瓶罂竭储藏。
扶持力更无,举体皆疮疡。
脾胃苦易侵,滋味多所妨。
冥冥等缧囚,兀兀类耄荒。
推残甘委弃,感愤涕泗滂。
夜来秋日梦,神气殊飞扬。
起坐不成寐,意与西风长。
愿言借吹嘘,濯发晞扶桑。
后村先生墓志铭 宋末元初 · 洪天锡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五
后村先生刘公讳克庄字潜夫莆田人也。
莆有二刘先生,著作讳夙,正字讳翔,以言论风节闻天下,憸士畏其铓锷,同时名胜俱位下风,号隆、乾第一流人。
著作生吏部侍郎、赠少师讳弥正,以民庸国功,为嘉定名法从。
公以侍郎为父,著作为王父。
母方氏、林氏,鲁、魏国夫人
幼颖异,出语惊人,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未尝起草。
弱冠,以词赋魁胄监
用门功补将仕郎,主靖安簿录事
真州诸公争出我门下白事。
维扬清献崔公喜曰:「吾晚得二士,子华与君也」。
说欲罗致。
李公梦□制置江淮,辟书先上,遂为升阃。
所得军书檄笔,一时传诵。
幕府谋进取,公持论不合,自请岳祠。
桂阃以准遣足其考。
时《南岳藁》、《油幕笺奏》初出,家有其书。
叶公正则评公诗,许以大将旗鼓;
赵公履常称公散语与水心不相上下。
侍郎定谥朱子曰「文」,天下称当,忠简傅公闻议状出公手,寄声愿交,诸老多折辈行。
方是时,公自视长吉之,未知梦得、义山何如耳。
既改秩,宰建阳,益铲崛奇,就平实。
文忠真公里居,公以师事,讲学问政,一变至道。
崇风教,表儒先,如古循吏。
补赈籴仓五千斛,真公记之,陈公肤仲为赋《于蔿》。
于去来四十年,父老迎送如一日,闻公讣有越境来哭者,桐乡民也。
通判潮州,群憸组织诗案,牵连及公,主管仙都祠。
起倅庐陵,未赴。
端平纪,召赴堂审。
真公帅闽,以机幕辟,除将作监簿,兼参议官,府事一委重焉。
真公以版书召,公奉魏国还里,乞解随司。
有旨以匠簿造朝,进宗正簿。
真公薨于位,公乞朝假会葬,不许。
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
时郑、乔并相,上意浸移,公轮对,言:「服天下莫若公,今失之私;
镇天下莫若重,今失之轻。
陛下受命于天,柄臣掠功于己。
因私天位,遂德柄臣;
因德柄臣,遂疏同气。
杨、谢贵胄,联翩华途;
沂、荣鱼轩,融泄广内。
南阳近亲侵夺贫细,郡国不敢问。
北司贵臣凭恃恩宠,风宪不敢劾。
非私与?
大臣忧谗畏讥,有狼跋之嗟,厌事避权,动鱼羹之兴。
依违肺腑之间,道有所屈;
浮沉官寺之际,志不得行。
以匹夫横议而变政,以走卒偶语而易令。
非轻与」?
又曰:「孝宗之于秀邸,待本生之法也;
宣仁之于高氏,待外家之法也;
高宗之于张去为、刘婕妤,待奄嬖之法也。
赵普谏幽燕之役,寇准澶渊之策,重臣处边事之法也;
韩琦之逐任守忠陈俊卿之去曾觌,大臣处近习之法也」。
贴黄言:「霅川之事出于迫胁,向者止议其罪,不原其情,近者虽复其爵,未雪其枉。
陛下何不下尺纸之诏,曰:『故王有东海王彊、宁王宪之志,不幸遭变。
朕于同气,友爱素隆,前日缴驳论列之人,宜伏江充、苏文之诛』。
德立辨诬,则四海之心悦矣;
厚礼改葬,则九原之憾释矣」。
次言:「柄臣浊乱天下久矣,塈春知孝,反易纲常,变邪正,而元气坏;
国脉损,善相裂,弃险要,削薄本根,而弱势成。
柄臣与其徒攫取陛下之富贵而去,独留大敝极坏之朝纲,已开难合之边衅,骄冗不可简稽之兵,穷极不可变通之楮,陷溺不可挽回之风俗,以遗陛下。
陛下不幸而当之,诸贤不量力而就之,遂使陛下疑君子之无效,意小人之有才。
独不思宣、靖之祸,蔡京为之也。
虏骑长驱,已窜责,乃自言有禦狄之策,犹幸当时不惑其言。
使复用,则国亡久矣!
此陛下商监也」。
疏出,物论浩然归重,文靖魏公、清献游公相与击节,王公去非读而叹曰:「不意二刘之后,有此佳作」。
知公不专以文名也。
有锡第表郎之传,吴舍人泳忌公轧己,以其弟昌裔疏,罢主玉局观,知漳州宜春
到郡仅数月,御史蒋岘首倡邪说,劾公及忠惠方公、实之王公,皆言故王者,人以三贤同传为荣。
文清李公相,辟提举广东常平,升漕。
公宽箬,严篚苞,节漕计,市牛千头助边屯,捐例卷置田二百亩,赒南官之不幸者。
召赴行在,御史金渊诬公自拟清望,寝召命。
明年,除侍右郎官
又以濮斗南疏寝。
范、杜同相,起江东提刑,劾贪守,籍黠胥。
信州,预借一年。
狱案千纸,一阅尽得其情,号才吏者自以为不及。
将作监,范内忌公,进华文阁,因任。
游公独相,以太府少卿召,入对三劄,其一曰:「嵩之以借助灭残金为战,以厚币奉倴盏为和,以清野蹙国为守,实未尝战,实未尝和,实不能守,而自负和战守之功,迭执和战守之权。
若非天去其疾,它日必贻宗社之忧」。
又言:「陛下实有退小人之功,而虚受思小人之谤。
今庙谟睽异,邪党揶揄,洛、蜀分朋而势逐,韩、曾争柄而京相,臣实未知所终」。
次言:「陛下待群臣至厚,记善忘过,收采不遗,其间尚有迹远而孤,昔壮今老,愿收之于霜降水涸之馀」。
盖指前言故王同传者。
三言:「使事以恤贫民、处流民为最急」。
贴黄以母老,乞归养。
上曰:「知卿文名,有史学」。
即颁锡第之命,兼任修纂。
公未退,宸翰已至:「刘某可特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令与尤煜任史事」。
寻兼崇政殿说书,公累辞不许。
转对言:「国本未建,中外寒心,献议者曰宜早定,沮议者曰宜少待,陛下尝求其情乎?
建威立顺,黄门常侍之谋也。
埋璧于庭,以群公子卜,巴姬之意也。
诿曰人主家事,李绩、林甫之言也。
国家大事,而与左右邪谄之人谋之,鲜不为所摇者。
宜仿嘉祐绍兴故事,别其名称,自侄为子,以系人望」。
上为感动。
嵩之既免丧,御笔守本官职致仕。
公奏:「嵩之有无父之罪四,无君之罪七。
前朝宰臣沈该大观文致仕,叶颙守本官奉祠,嵩之忠孝有亏,乞寝罢职名,只守永国公致仕」。
且援綦崇礼秦桧罢制,乞坐下罪名,著之训词,以昭国法。
上遣中使宣谕,公执愈坚。
又与给舍上缴奏,且力丐祠。
竟夺嵩之除职之命,殿中御史章琰犹以奏审咎公,宝文阁、知漳州,辞。
郑相再当国,升龙图阁,除宗正少卿,辞,秘阁修撰福建提刑
建台甫及一月,丁魏国忧,禫制未终,除秘书监
服阕造朝,兼太常少卿直学士院
对疏,首言:「端平之失,在于施行锐,周防疏,除擢骤。
然端平之政或可也,端平之心不可也。
今之议君相者,或以戚畹,或以掖庭,或以宾客,或以子弟,道路皆曰君相厌之,臣以为不然,惟圣主可以责难,惟贤相可以责备」。
贴黄以建储、退见丞相,乞起复潘凯、吴燧以奖直言,大咈相意。
进故事,言:「本朝名相惟杜衍能却内降。
在相位三阅月耳,小臣能以去就为轻,虽大事可论;
大臣能以去就为轻,虽内降可却」。
相愈不乐。
又言:「京尹征利已甚。
汉算缗钱,下逮末作,唐为宫市,害及樵夫,麟趾之泽息,虿尾之谤兴」。
与󰦛诉于上,公六上祠请,再乞挂冠,皆不允。
起居舍人,兼侍讲
嵩之经营复出,事有萌芽,公直前言:「陛下曩语群臣,以为其人决不复用,天地祖宗,实闻斯言。
今都人讹传,曰『落致仕矣,建督府矣』,又曰『嵩之以御椠示人矣』,又曰『陛下戒其勿修怨矣』。
臣知陛下万无此事,设或有之,此误不少。
彼以埒国之富,震主之威,缪饰不情之恭顺,阴怀非常之忿毒,外岂可以付之寸铁,内岂可以假之寸权乎」!
又言:「赵范欲图唐、邓,唐、邓不可得,而枣阳先失,安、随、、复、均、房之境皆为丘墟。
赵彦呐欲图秦、巩,秦、巩不可得,而剑关不守,五十四城尽成涂炭。
外重而无以御,内轻而无以守」。
上皆优答。
察官郑发观望论公,疏不付外,除右文殿修撰、知建宁府、兼副漕。
郑愤前疏不行,再论,寝公新命,复职提举明道宫。
景定庚申,魏公入相,公方拜疏引年,除秘书监,又除起居郎中书舍人
面对言:「国以危惧存,以佚乐亡。
臣愿陛下毋忘胡马饮江时,大臣毋忘入峡时,毋忘汉阳舟中与白鹿矶时」。
因言:「永乐失而赵卨、吕公著之言见思,澶渊归而陈彭年、王钦若之谀获售。
寇准能赞亲征,而不能不傅会天书;
王旦能致太平,而不能谏东封西祀」。
次言:「赃吏可惩,奚问名胜」。
玉音劳问:「卿爱君忧国,至老不衰,所以欲得相见」。
权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又兼史馆同修撰
前一日,中使传宣索公近作,公录辛亥以后诗、赋、记、序、题跋、诗话二十六卷以进,翌日,宸翰赐公曰:「卿风姿沉邃,天韵崇谹。
今观所进近作,赋典丽而诗清新,记腴赡而序简古。
片言只字,据经按史,谓非有裨缉熙顾问可乎!
先儒有言,『学富醇儒雅,辞华哲匠能』,非卿不足以语此」。
真儒臣希阔之遇也。
俄除兵部侍郎,兼职仍旧。
踰年,权工部尚书、兼侍读
厉文翁金陵,李桂台察,公皆奏寝其命。
史岩之、李曾伯密图起废,公言罪大罚轻。
丁大全贬死,公乞斥其奥主内诇者,指巨珰也。
身兼两制,词头填委,而论事不休,淫雨有疏,大水有疏,拯饥有疏,捐御庄以助和籴、覈冗牒以恤死事各有疏。
又有五管见焉。
每奏动数千言,恳切至到,异乎以文字发身者。
屡乞纳禄,御笔:「览卿来奏,求退甚勇。
词垣经幄方资文儒,辅情甚真,难夺雅志。
特除宝章阁学士、知建宁府,赐玉柄宝箑」。
御制五言诗书其上,侑以金币、香茗,异礼也。
师相赋诗赠行,从官饮别道山堂,分御制诗韵以送,人比之二疏。
归里之明年致其事,进焕章阁学士
今上即位之四年,慨念先朝遗老,特升龙图阁学士,仍旧致仕,结裹全人,君相实赐之也。
公前后四立朝,惟景定及二年,端平一年有半,馀仅数月。
游相最笃旧,不能久其留;
郑相最怜才,竟不合而去。
退之所谓谤与名随,公殆似之。
初,郑相在端平号能收拾善类,淳祐再相,有患失心,厌人言。
公去国久,犹以端平望之,不知者曰:「君子亦党乎」?
二豸,相之仇也;
宗尹,相之私也;
祁公居位三月,相所讳闻也
公阴讽显规,连挂盛怒,岂阿其所好哉!
「无人细考后尊尧」,此公自咏,皆实语也。
彼才名相轧者,方揽一世虚誉,公独恃九重为知己,炫才者忌之,媒名者争之,其不理于口也固宜。
水心有言:「结知流俗者多得誉,结知人主者易见毁」。
何独公哉!
盖棺事定,毁与誉俱泯矣,而寝郎一疏,掖垣累奏,至今读之,足以增伦纪之重,折奸雄之萌,凛凛犹有生气也。
公早负盛名,晚掌书命,每一制下,人人传写,号真舍人
穆陵尤重公文,凡大诏令,必曰非刘某不可;
达官显人,欲铭先世勋德,必托公文以传;
江湖士友为四六及五七言,往往祖后村氏。
于是前、后、续、新四集二百卷,流布海内,岿然为一代宗工。
文岂能自传哉,要必有为之本者。
过江号大家数无虑六七公,求其文章气节,上寿全名,指不多屈,惟周文忠、杨文节与公而三,皆纳禄于显融,乞身于健。
公晚不幸目眚,已在告老数年之后,贤于漏尽不休,拖绅方请远矣。
咸淳五年正月二十九日,以疾薨于里第。
前数夕,有大星陨公寝后,斯文所关,不偶然也。
年八十有三,阶正议大夫,爵莆田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
石塘林氏,嘉定清白吏直宝章阁瑑之女,妇德女仪,为九族式,先公殁四十二年,赠淑人
子男三人:强甫,朝奉郎、三省架阁添差通判福州
明甫奉议郎通判邵武军
山甫承奉郎、监福州岭口盐仓。
女一人,通直郎、知惠安县陈琰
孙男八人:沂,修职郎闽县主簿
涣、洙,将以选泽奏;
汶、履、瀵、锦、绚,尚幼。
女五人,其二嫁承奉郎监岭口盐仓方广翁、修职郎浦城主簿方公权,馀未笄。
穆陵尝赐宸奎四大字,公以「后村」扁所居之堂,以「樗庵」扁徐潭精舍。
其年十二月十九日,诸孤奉柩葬于徐潭之原,公自卜也。
遗奏上,君相嗟悼,赠银青光禄大夫
赐谥将颁,强甫以书来曰:「先公易名,子所请也,铭不可以它属」。
天锡衰病荒落,何敢辱我先生
皇甫湜昌黎之墓曰:「死能令我躬不随世磨灭者惟子」。
噫,斯言过矣!
退之岂以皇甫湜不磨灭耶?
令诸老凋零,及门之士尚不少,竟使以铭公也夫,乌虖!
铭曰:
北亭三世云锦机,有虹连卷饮墨池
吐为金凤尤瑰奇,清朝有道跄来仪。
玉堂之盛青琐扉,被服宝璐佩明玑。
五色缫绘重瞳衣,直为骨干忠肝脾。
世所赏好推琚词,穆陵在天公骑箕。
巫阳下招我西悲,帝成玉楼属笔谁。
天上不独人间希,千年有人谁待之。
岂无过者酌芳菲,下马来读墓陵碑。
咏怀三十四首 其二十二 明 · 王廷陈
 押泰韵 出处:梦泽集卷三
言笑色虽亲,致毒乘其昧。
一旦弛周防,勺水成湍濑。
祸乱在须臾,何有细不大。
牧视后者鞭,蟋蟀思其外。
舟壑竟难恃,轩驷何足赖。
先民亦有言,高明鬼所害。
庆吊非异门,骄蹇讵能会。
江陵戴烈妇诗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人生孰无死,一死扶三纲。
天地将欲闭,见此麟凤祥。
江陵张氏女,殉夫何从容。
绝命遗兄书,辞义严秋霜。
上言秋君死,茝义当随行。
一时苟怯死,万日恨之长。
非谓无舅姑,非谓无弟兄。
非谓无女儿,所重没世名。
童年母见背,及笄丁父丧。
今夏痛子夭,今复降此凶。
今随秋君行,天帝在我旁。
下言女假巧,乳少今无娘。
长成多读书,于兄终不忘。
是岁庚戌冬,张子旅上京
哭妹感噩梦,晨寤大愕惊。
忽忽泪承颊,容貌为变更。
同人方慰荐,梦幻故荒唐。
翻然一纸书,开视刀剑伤。
事真乃非梦,失声去堂堂。
张子赴丧归,哽咽陈始终。
烈女适戴君,字沅名苣衡。
少小明诗书,事夫何温良。
秋君苦钻仰,痼疾已在床。
形影非一朝,至性知其刚。
立后答妇恩,预托诸母行。
诸母夙敬爱,闻言重兢兢。
烈女喻指意,笑谓非所望。
为宁诸母心,絮述自处方。
反面谢秋君,自保宽胸肠。
肺腑不能语,医言讵无诳。
为君抚巧儿,何忍自贼戕。
女伴或来视,酬对逾寻常。
收检及琐琐,假贷咸归偿。
父兄有手札,一一奉姊藏。
一朝望断绝,不见忧迫容。
膏沐进新衣,还进饼与汤。
秋君气仅属,有语目微张。
似诘众不救,听者莫能详。
烈女面大赤,众意亲炉铛。
旋遣婢媪去,有声发内厢。
群疑乃反视,解救惊不遑。
方知进食意,仰药犯所妨。
犹惧不速发,闭户倾馀浆。
先时有刘媪,助殓人称扬。
生前戏相托,仓卒忽来傍。
玉貌加生时,启手见新创。
何时众未觉,割臂曾作羹。
千曲达一直,十目辟精诚。
争仁淬智勇,匪人能周防
一念遂万年,合葬龙山阳。
张子徵文辞,冀以传芬芳。
哀哉道丧世,祸有滔天狂。
周公不为公,庄姜不为庄。
国变腼视息,泚笔污我裳。
前年急鄂难,张子独相将。
孰云共患难,谊乃同死生。
颀然伟丈夫,哭妹涕浪浪。
三年负一诺,寤寐丛彷徨。
清晨天宇肃,高风正寥翔。
我仁日月至,志气当清明
发愤为此诗,一发争微茫。
注:〔题〕《诗存》、巾箱本均作「江陵张烈女诗」。
曹仲礼 明 · 王廷陈
 出处:梦泽集卷四
吁嗟梁甫吟何哀,白日黤惨浮云回。
繁华忽与东风别,幽壑不见阳春来。
忆初谒帝承明庐,颇将词赋追相如
意气当时惟尔我,文章绝代互吹嘘。
正逢汉武勤边略,同奏文园谏猎书。
杞国忧天倾,傍人笑为狂。
精卫枉衔沙,何裨海茫茫。
雷雨晦冥起仓卒,散失非我能周防
宁知垂翅青天后,虞罗猎矢犹徬徨。
予仍下狱大梁城,谤议雷同真吠声。
全生虎口信不易,一死鸿毛良可轻。
摧眉腼面复苟活,跼天蹐地长悲鸣。
前荣后枯嗟世事,翻云覆雨见人情。
昔日结交二三子,张口欲言祸及矣。
请兵谁为哭秦庭,击筑何曾歌易水
感君山岳心不移,张公神剑合有时。
矫首南天瞻北极,聊持芳草寄相思。
示长子木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押阳韵 出处:龟巢稿卷二
萑泽聚群盗,池鱼恐遭殃。
喜今避地去,溪上一苇杭
汝妻扶汝母,小婢携橐囊。
丱角汝两弟,随行色仓皇。
仆夫偕汝留,家居谨周防
屋后林有,林后园有桑。
祖宗百年坟,高树荫斧堂。
汝为吾冢嗣,承家奉烝尝。
兴废固有时,生理无怠荒。
但无沟壑忧,可待时世康。
乡邻或侵陵,勿与较短长。
韩信跨下辱,自度势莫当。
娄公面上吐,不拭庸何伤。
彼恶汝勿为,口亦勿播扬。
天定能胜人,善恶报乃彰。
松柏耐岁寒,葵藿倾太阳。
此身可齑粉,此志勿改常。
汝幼颇醇谨,亦尝闻义方。
稍暇仍读书,慎勿弄杯觞。
行看太平日,斯文复辉光。
解县新城(奉敕撰)883年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中条山
夫披图著象。即亘长垣
裂壤奠居。必扃峻阀。
虽四邻之可恃。在百雉之难窥。
然而事有弛张。得时而后显。
功无巨细。得人而后施。
今见之于解城矣。我皇帝之御宇也。
累圣勤求。登贤致乂。
凿乾缔搆。允归睿作之功。
寿国陶融。必有挺生之佐。
式扶昌运。对越上元
皇帝体睿哲之机。延统和之祚。
高视无外。旁罗不遗。
洪水安澜。格兹穹壤。
明廷委瑞。分映古今。
肃清庙之威灵。竭大臣之忠力。
虽钟灾会。益振英图。
系在知人。念兹活国
内则皋夔叶赞。外则方召专征。
克著庙谟。且贞师律。
其有兼膺注意。宜属宏材。
正柱石于洪基。感风云于冥数。
盖祥发神授。佑我昌期。
斯人见之于蒲帅司徒王公矣。西爽炳灵。
中条会秀。致用则牢笼三杰。
图功则拟议一匡。受寄股肱。
佥谐梦卜。遇帝车出狩。
天邑缠兵。邓禹则封拜关中
方之未重。寇恂则抚绥河内
比此宁艰。辍外师之稔谋。
导邻藩之叶举。于是使星远降。
诏命始通。瞻日月而惟新。
觉山河之自固。人祇洞感。
军旅益雄。但既逼寇仇。
且当津要。车徒遝至。
竟赴齐盟。戎骏驱
共匡京室。虑风回于原燎。
竭日费于云屯。辑睦允谐。
克赡栋□持广厦。鼎镇厚坤。
始以一城之危。抗移国之盗。
竟以数郡之力。壮勤王之师。
勋复旧都。庆延殊渥。
盛矣哉。传曰。
德刑具举。武之经也。
农战交修。政之本也。
总是数者。方为全美。
此府自大历贞元之隆。郭公浑公继临。
虽博厚粹和。本朝实赖。
而俭德异政。旧史阙然。
公洞识古今。兼资文武。
宏以济物。而恕必探情。
明以照奸。而杀惟制乱。
人皆知耻。道不拾遗。
视礼法之率由。信恩威之并济。
犹以为备则无患。志在格言。
安则怀生。命于善教。
是资蔽恶。有待必攻。
晋人之固护河南。齐将之经营汾北。
虽谋非善守。难婴战角之晨。
而利有必争。宜保马头之险。
由是公之初莅镇也。即以此地北绵汾晋。
西逼界秦。造陇而虽贯复关。
压境而匪凭高垒。时当无事。
则鸡犬混并。运属有戎。
则豺狼密迩。浮罂或渡。
萦带是虞。遂刱新规。
骤成坚垒。挟洪荒而作固。
屹断岸以高临。事等振喉。
势同捍首。岂比平原伐陇。
自标威寇之名。斛律侵周。
别建定夷之号。及城陷冯翊
西面益孤。烽举隰州
北军方至。迁延未测。
侦谍相摇。日有风传。
士无人色。赖我关防夹峙。
津戍旁通。杜两岸之金汤。
坚众心之铁石。共增声势。
得以枝梧。既纳款于帅臣
抚安其新附。交获利济。
并致成功。不然。
所恃长川。亦当夺险矣。
而又以解因沃饶之润。置搉货之司。
官帑委输。商徒繁会。
云连里闬。山峙赀财。
弦歌讵称于武城。锦绣惭誇于襄邑
贯天钱而下积。已应星文。
认宝气而旁瞻。非惟剑气。
所患者。素无城守
难固人心。微有警于烟氛。
遽深藏于林鹳。孰惩诲盗。
克让周防。振古所遗。
非公莫集。既总两河之务。
值多事之秋。检吏通商。
机能制用。矫时阜俗
俭以率先。凡立科条。
皆能刻励。五使虽优于兼俸。
一毫不润于私家。用给工徒。
遂兴板筑。精择主将得张郁。
时官聚军雠。市摇物估。
欲因赋役。亦以赈饥。
夫事贵研深。所以见于未兆。
人难虑始。所以乐于视成。
初公密计地宜。且稽农隙。
裁其经纬。授以规绳
吏既克勤。期不愆素。
中和二年冬十月。奏请兴役。
至明年夏六月。凡计工五十万。
城高三丈。周绕九里一百六十步。
隍刳浚洫。堞冠层楼。
外刱犒军之营。内修禦敌之具。
观其地萦壮址。云郁平川。
拥形势而增严。屏要冲而莫犯。
归师远迹。忘自意于窥觎。
匝境罢扃。亦宁虞于奔窜。
其他缉饰。悉叶机宜。
公旋陟上台。恳辞剧务。
咸欣庇赖。益著咏歌。
遂乞飞章。愿刊殊绩。
以图同庥乐土。见托芜词。
盐使韦雍。检律在公。
巡官王悫。琢磨效用。
与植将及商人等。联状同诣所居。
沥恳至于垂涕。窃惟自古恢扬盛业。
激赞宏图。朝则带砺传盟。
家则盘盂著誓。必资麟笔。
共振鲸钟。虽代积峥嵘。
而声棱悠久。沧溟鳌抃
日观可危。片石螭衔。
云台永峙。将贻终古。
实在斯文。雅非振藻之工。
敢徇披丹之款。榷盐使崔赞。
温恭奉上。感励知催。
勘使王能遵。妙简宸衷。
成王事。并以磨砻已久。
结搆仍崇。靡知跼地之诚。
遽有闻天之请。名微墨客。
短才本谢于徼能。事僭词臣
牢让岂申于恭命。且禁暴曰治。
济众曰仁。以此视其为诚。
足以知其为政。众惟同仰。
暴莫可凌。彼或蔽捍边荒。
缮修保障。犹誇溢美。
显示将来。况数仞耸威。
近函陜右。一方增气。
旁带关河。储国用于无虞。
息人劳于永逸。宠传褒诏。
喜动邻封。方属沈绵。
难辞纪述。与崇墉而并揭。
岂深谷之我迁。式备昭功。
靡惭摭实。铭云。
蒲乃国枢。佥惟天作。
挟魏控秦。佩河冠岳。
蒲屏是雄。勋贤是托。
孰膺帝俞。克振王略。
上哲倚注。元臣激扬。
干霄作镇。跨海为梁。
令无不肃。谋无不臧。
擢彼新垒。屹然巨防。
川广可踰。山高可轹。
曷以善闭。必资全策。
城隍增严。晨惊夕惕。
利害斯睹。天悬壤隔。
解宝近盐。货则兼赢。
车喧咽轧。户侈连甍。
财雄擅响。鼎食提衡。
三河竞凑。六辅皆倾。
内贯通庄。外无固圉。
易戒致戎。书警纳侮。
或骇一呼。难施九拒。
虽有栋榱。谁庇风雨。
传褒命日。诗美维翰。
长空岳耸。厚地云蟠。
俸能兼济。众得怀安
圣衷乃眷。茂迹宜刊。
兆叶人谋。机先神授。
虞于不虞。守其必守。
峻亦不夷。坚亦不朽。
唯此殊功。翊之克久。
病中初闻复官二首 其一 905年9月 唐末 · 韩偓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临江镇萧滩镇
引用典故:铄金 执靮
抽毫连夜侍明光,执靮三年从省方。
烧玉谩劳曾历试,铄金宁为欠周防
也知恩泽招谗口,还痛神祇误直肠
闻道复官翻涕泗,属车何在水茫茫。
宿北观河 清 · 姚燮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复庄诗问卷十九
根天委诸海,络地如长绳。
旁支百所汇,流贯皆元精。
驾梁有灵鼍,捍险多神鲸。
未敢恣呴沫,来扰中流清。
高下错殊诡,善导斯和平。
周防失坚固,譬若人心倾。
我来宿北堤,一望瀰盈盈。
但据百里势,颇测千年情。
惟时日方午,滟采浮玉晶。
遥帆飐云叶,闪闪空中明。
回折入洼浅,水气收渐冥。
偏于远林外,一露烟澜青。
大块递沿革,川陆每变形。
何以积石源,终古流无停。
江淮杀馀势,灌决应善承。
顺泄壅之逆,纵阻溢乃横。
遂使晋楚间,时戒蛟龙行。
宣房果堪塞,禹迹讵未经?
应知一疏闭,万命关死生。
安得张骞楂,往叩黄姑灵。